正规股票配资实盘 让农村学校富余老师跟着学生“进城”_忠县_小学_黄金镇
发布日期:2025-04-17 22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81

正规股票配资实盘 让农村学校富余老师跟着学生“进城”_忠县_小学_黄金镇

4月2日正规股票配资实盘,忠县黄金镇中心小学,学生人数最少的一个班只有两名同学。

四月二日,忠县香山小学,进城任教的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语文课。

4月2日,忠县黄金镇中心小学,每个班的学生人数比城里少了一大半。

4月2日,忠县香山小学,孩子们课间在走廊上玩耍。(本版图片由记者郑宇摄/视觉重庆) 展开剩余87%

核心提示

去年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:“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,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。”

当前,教育行业仍存在“城区挤、农村空”的问题,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?去年下半年,忠县创新实施了“带岗分流”改革举措,着力破解农村学校教师富余难分流问题。

目前,改革已分流农村学校162个富余岗位,城区部分学校“大班额”现象得到有效缓解。

4月2日下午4点多钟,本该充斥着读书声和欢笑声的忠县黄金镇中心小学里却异常安静。

顺着阶梯来到教学楼,每个班最多30多名、最少2名的学生数量,让一间间教室显得格外空荡。

5点钟左右,学生们开始稀稀拉拉地迈出教室,离开校园。部分住校的同学则来到操场上运动、玩耍,空旷的校园才开始有了一些生机。

在阵阵嬉闹声中,站在阶梯上看着孩子们玩耍的李才学背影落寞。身为黄金镇中心小学校长,他见证过学校的辉煌:黄金镇是忠县的大镇,高峰时期学校有2000余名学生,此外还下辖11个村小。

“现在学校有小学生86名,幼儿园有学生16名,一共102名学生。”这是周边所有村小合并后,黄金小学如今的学生总数。而在此前,与之匹配的教师共有74名。

与此同时,在忠县城区的重点小学香山小学,平均每1000名学生,只有40名教师。

城区学校“生多师少”,农村学校“生少师多”,这种城乡教师配置的不均,已成为忠县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。

倾斜的天平:

城区教师“课上不停”,农村教师“课上不满”

忠县教委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:2024年秋季,全县小学农村教师富余309人、城区教师差缺187人。

“2024年初,全县平均每1000名学生中,农村小学配备教师144.6人,而城区小学只有57.9人。”忠县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随着城镇化加速,城区对人口的“虹吸效应”,使得城区教师“捉襟见肘”,但部分农村学校则明显富余。

以香山小学为例,2016年开始自主办学以来,学生增加了800余名,但老师总量仅增加40名。

“这造成我们大班额严重,每个班有60余名学生,教师压力非常大。”香山小学校长郭春花说,为了缓解教学压力,县里会调配全科生或者乡镇老师前来顶岗,但时间也只有一年,“治标不治本,且老师队伍不稳定让家长内心也很不安。”

师资不够,让老师们累得直呼“遭不住”。

“主课教师压力格外大,语文老师带一个班同时要担任班主任,我们数学老师要带两个班。”香山小学数学老师汤艳萍说,一个班每天要上两到三节数学课,两个班下来最多一天要上6节课。

现在,“一站上讲台就下不来”是汤艳萍的日常工作写照。繁重的教学任务,使得她备课、批改作业都是见缝插针地完成。甚至晚上把自己孩子安顿好之后,还要批改作业至深夜。从早到晚连轴转的生活,让她身体一度亮起红灯。

但在乡镇小学,则是另一番景象。

在东溪镇中心小学,教师黄玉玲13年前到校工作时,全校有800多名学生,去年已下降到194人,全校53名教师,个别教师实际上已无生可教,只能做后勤工作。

黄金镇中心小学也是一样,语文老师周蕊颖2015年到校时,全校有1000余名学生,去年就只剩下100余名。“眼看着班级人数从60人左右的大班额,变成30多人的小班额,有些班级甚至只有几个人。”她感慨道,很多学生几乎享受着“一对一”的教育,老师也十分轻松。

对于这种轻松,汝溪镇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张俊说:“工作时间除了上课,一并就把备课、改作业的工作全部处理完,学生放学后我也就没啥事了,乡村又没得太多耍事,我吃了晚饭就到操场散步,这个操场我不知走了多少遍了!”

难做的选择:

进城任教,职称收入都会受到影响

这样轻松的日子,让张俊一度认为汝溪小学可能就是她事业的“终点站”了。但偶尔她也在心里问过自己:“我才35岁,还这么年轻,日子真就要这样混下去吗?”周蕊颖心里也不时发出相同的疑问。

虽然每每有这样的念头迸发,但当她们一想到职称、收入等现实问题,又会选择退缩。

“不得不承认,从政策上,乡村教师是比城里老师得到了更多优惠。”周蕊颖说,自己2012年毕业后就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,根据政策,全日制本科生毕业后在乡村学校任教满5年,在职称岗位空缺的前提下,可直接晋升为中级职称,所以正规股票配资实盘她早在2017年就评上了对应的10级。

张俊也表示自己在评职称时,由于学校职称岗位比较充分,只要考核达标,几乎没有任何难度,比如2019年评10级,11个人进10个;2021年评9级,达标直接通过;2023年评8级,20余人进6个。

她坦言自己很幸运,以两年一级的速度前进,去年已成功评上8级,下一步就可以向7级(对应副高职称)冲刺。

与乡村老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城区教师评职称可谓困难重重。

以汤艳萍为例,作为一名有20多年教龄的骨干教师,说起职称时,她一脸苦笑:“说起都很不好意思,2017年我来到香山小学,职称从12级重新评聘,这一级我就‘卡’了6年,直到去年才评上10级。”

郭春花解释,相对乡村而言,城区教师人员流动小,“前面的老师评不上去,后面的也全部卡起,大家都在‘排队’。”

对于张俊这样的乡村教师来说,如果她选择考到城区,那么她的职称就要打倒重来,重新竞聘。

“如果职称需要从头开始评,我确实很难选择进城任教。”张俊坦言,一是进城后职称评级难度变高,另外,职称降级会直接影响她的收入。

她算了一笔账:职称降级会降低收入,乡镇教师补贴也不能再领,她每月收入要少一两千元!

精准地匹配:

农村学校富余教师进城任教

一方面,城区老师紧缺,工作压力大;另一方面,乡村教师富余,教学任务轻松,且享有多种政策红利不愿离开。

如何让乡村老师“动”起来,跟着学生“进城”?去年,忠县创新推出了农村教师“带岗分流”改革,针对农村教师最关心的职称问题,让她们带着职称走!

按照“带岗分流”改革办法,忠县根据农村学校富余教师的任教学科、任教学段和城区缺员学校差缺教师学科需求,通过组织考试,帮助他们精准匹配,真正实现“教师跟着生源走”。

去年秋季开学前,162个乡村学校富余岗位全部分流成功,涉及流出学校11所、流入学校13所。

对此,张俊表示自己运气不错,“前年我差点就准备放弃之前的一切,参加城区学校的招考考试了,没想到现在赶上了新政策。”

这一次,她和另外21个乡镇老师一起,考到了香山小学。他们的到来,极大缓解了香山小学的教学压力。

4月2日下午,在香山小学的一堂室内大课间活动中,记者现场看到,同学们在座位上跟随教学大屏上的舞蹈欢乐地舞动,还有同学在过道间跑跳。

“分流的老师到来后,我们五六年级增加了3个班,每个班的平均人数从60多人下降到50人。以前坐得满满当当的教室,如今宽松多了,学生们活动起来也更自在!”郭春花说。

更让她安心的是,她也敢在开学时,拍着胸脯向家长们承诺,除非特殊情况,孩子班上的老师不会一年一变,让家长们也都放下了心。

汤艳萍也觉得自己终于松了一口气:“有了新老师的补充,我现在只带一个班了,教学质量明显比以前好!而且我们数学组来了一位很有经验的老教师,他带来的‘分层教学’方法在我们教学组都流行起来了。”

进城的老师们也觉得自己很有收获。来自汝溪镇中心小学的英语老师吴柳说:“以前在镇上,想来城里听教学课,都因名额有限很难争取到。如今学校每周都有教研活动,县教科所的教研员来上课,给我们解读教材、讲教学重难点等,我学到好多东西!”

张俊说,来到香山小学后,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,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,她正在快速适应新学校的教学节奏,几乎没有去操场散步的空闲。“我们分流来的老师可是有考核的,我可不想到时候通不过被学校‘退货’!”她笑着说。

记者手记>>>

城乡教育要“共富”

栗园园

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,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流入,学生也一样。采访中,我们在忠县的大镇黄金镇看到,村小逐渐合并,如今全镇仅有一所中心校,学生只有百余名。

黄金镇中心小学校长李才学说,近年来学校教师虽然也有退休及向外流动,但总体师资力量的减少速度远比不上学生的流失速度,所以出现了百余名学生配70多名教师的情况。

“最近我们对下一季入学情况做了摸排,也不容乐观,一年级估计也只有一两个学生。”李才学说,按照这样的趋势,分流后剩下的40名老师未来仍会显得富余。

从全国的情况来看,忠县的情况并不是孤例。安徽六安市舒城县、浙江省宁波市等地,也在着力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教师区域不平衡现象。

对此,舒城县实施了“县管校聘”,通过全县统筹,把农村学校富余教师调剂至城区学校使用。宁波也按照“急需先用、应保尽保、配优配强”原则,构建了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“周转池”,跨区域、跨层级统筹编制资源,缓解部分校区压力。

此次,忠县推出的“带岗分流”改革,也是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平衡的重要举措,让乡村富余教师往城区师资力量短缺的学校补充,让老师跟着生源走。

所以,在推进城乡教育“共富”的进程中,要充分注重平衡区域教师资源,通过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等方式,更好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