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注定是中国电影行业历史中的关键之年。那一波精英主义浪潮悄然退却如何用杠杆证券,本土文化和大众审美迎来了崭新的机遇。
3月15日,《哪吒2》成功超越《星球大战:原力觉醒》,突破了全球影史票房前五的限制,创造了属于中国电影的新纪录。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中国电影的全球票房成绩,还令人惊讶的是,它在众多好莱坞大片的围堵下脱颖而出,成为全球影史中一部前所未有的外国电影奇迹。
在全球票房突破100亿元的17部电影中,《哪吒2》犹如一颗璀璨的孤星,独自对抗着好莱坞电影的霸主地位。
与那些闪耀的好莱坞大片相比,《哪吒2》显得尤为独特。作为一部动画片,它没有大明星的加持,导演饺子也并非传统电影学院出身,更是半路出家。然而,在《哪吒2》问世之前,行业里弥漫着悲观情绪,很多专家哀叹票房惨淡,认为中国电影已陷入低谷。
展开剩余78%那么,这部“非科班”导演的电影究竟是如何打破好莱坞电影的长期垄断,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票房奇迹的呢?答案其实隐藏在中国电影发展的深层逻辑之中。
作为源自西方的艺术形式,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,由于西方文化在知识分子心中的特殊地位,它一度被赋予了精英主义的使命,形成了一条复杂的行业鄙视链。在这条链条的顶端,是那些带有强烈启蒙意味或涉及东方苦难题材的电影,如果观众无法欣赏或理解,便会被认为品味不够。然而,电影要赢得高票房,最终必须获得大众的认可,电影的内核必定是贴近本土文化的。
《哪吒2》的成功恰恰展示了中国电影从外来精英主义向本土大众叙事转型后,蕴含的巨大商业潜力。
回顾好莱坞的历史,我们不难发现,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崛起,实质上是美国本土主义大众文化的胜利。1963年,20世纪福克斯投入巨资制作的《埃及艳后》尽管场景豪华,几乎一比一复刻古罗马城,但美国观众并未买账,最终导致福克斯面临破产。当时的好莱坞受五大制片厂的垄断,并且电影内容严格遵循《海斯法典》,强调白人基督教精英价值观,内容受到诸多约束。同时,电视的普及对传统电影行业构成了巨大的冲击,年均观影人次急剧下滑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,《教父》的问世标志着转折的开始。
这部讲述意大利黑帮故事的电影,摒弃了精英主义的说教,用独特的家族视角展现了意大利移民在美国的真实生存状态,以600万美元的投资创下了超过2.45亿美元的票房,开启了新好莱坞时代。
如今,中国电影正经历着类似的转型过程,但又有其独特之处。由于电影的外来属性,中国电影行业的精英主义充满了西方色彩。很多电影从业者将自己视为西方高文化的传递者,在讲述本土故事时,却未能从本土的视角深入挖掘传统文化,导致作品脱离实际。面对观众的反应,他们并没有反思,反而认为是观众需要改变。这种建立在中外信息差与商业化包装之上的精英主义,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,逐渐失去了市场,导致中国电影一度陷入低迷。
因此,《哪吒2》由非科班导演执导的事实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动画片制作相对独立于传统电影体系,技术驱动为主,导演可以集中精力在剧本和技术的打磨上,不必被传统精英演员的框架束缚。这样一来,就摆脱了中国电影行业长期以来的精英主义倾向,创造出更符合本土审美的角色和故事。
在特效制作方面,《哪吒2》更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。近2000个特效镜头、30多个S级别的高难度镜头,背后凝聚了138家动画公司的共同努力。饺子导演坚持使用国内团队,死磕特效,最终呈现了震撼的视觉奇观。
从好莱坞的发展经验来看,电影的去精英化与向大众文化的转型,正是实现商业大片与高票房的关键。尽管中国电影的去精英化之路充满挑战,但《哪吒2》的成功无疑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尽管真人电影要摒弃行业的不良风气,建立新的团队困难重重,但可以预见,未来能够成为现象级的中国电影,大概率仍将是技术驱动的动画片或科幻片。毕竟,改变一代人的观念并非易事,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力量来开创。中国电影的未来,令人充满期待。
发布于:山东省